尚佶網頁設計製作提供網站設計、網站建置架設、flash多媒體視覺設計、電子商務等等服務。

•有關攝影教學

第三章:鏡頭的類別與特性

(一)認識「標準鏡」
(二)認識遠攝鏡
(三)廣角鏡及空間感
(四)變焦鏡頭 ( Zoom Lens )
(五)人像鏡頭 / 中距鏡頭
(六)魚眼鏡 ( Fisheye lense )
(七)微距鏡頭 ( Marco Lens )
(八)移軸鏡頭
(九)增距鏡
(十)你需要的第一支鏡頭
(十 一)鏡頭的視野

--------------------------------------------------------------------------------

(一)認識「標準鏡」

「標準鏡頭」之所以稱為標準(Standard),是由於它曾是相機的基本配備,由它所拍攝的影像大小,既非廣角,亦非遠攝,可算是「正常」的視覺效果,即是我們通常以肉眼所看到景物的效果;換言之,我們平常以肉眼看景物時,看到的視野範圍大致上就是通過這種「標準鏡」(Standard Lense)所能拍攝到的範圍,能拍攝到比這個「正常」的範圍更大時,就叫做「廣角鏡」;而比這個拍攝範圍更窄時,則可以叫做「遠攝鏡」。

不同菲林形式有不同的標準鏡

那麼50mm是否對所有相機而言,都是「標準」鏡頭呢?並不!因為對一部相機而言,其鏡頭是否為「正常」,要根據其使用菲林的尺寸而衡量。菲林上畫面愈大,則需要較大的鏡頭焦距,才可以涵蓋到正常所能「看」到的觀看範圍。在使用35mm(135)菲林時,50mm鏡頭可以當做是正常鏡頭,如用6×6cm的120相機,75mm才是標準鏡頭;如用APS相機則會以40mm為正常。以下是與各種不同菲林大小相對的正常鏡頭的焦距比數:

菲林類別 鏡頭焦距
APS (24mm) 40mm
24×36mm (35mm) 50mm
6×6cm 75mm
4×5吋 150mm
8×10吋 300mm

菲林類別 鏡頭焦距
APS (24mm) 40mm
24×36mm (35mm) 50mm
6×6cm 75mm
4×5吋 150mm
8×10吋 300mm
左圖所列的焦距,僅為大約的參考數字。例如對於35mm菲林,標準鏡頭可以是介乎45mm到58mm之間的鏡頭,例如一些相機公司,曾出45mm, 49mm, 50mm, 55mm,甚至58mm的「標準鏡」。對其他大小的菲林也是有一定彈性的,如6×6相機,有用75mm,又有用80mm為標準鏡。

如要找出某種片幅「正常」鏡頭,還可以利用畫面的對角線,例如用拍攝菲林,其24×36mm畫面的對角線大約為50mm,那麼,對於用35mm菲林的照相機,50mm就可以算做是它的標準鏡頭,對其他不同的片幅的相機,也大約可以以此標準作計算。

同一支鏡頭,用在不同相機上,可以由「標準」變為遠攝,例如把120相機的80mm標準鏡改用在135相機上,便成為中距鏡;而用在135相機的50mm標準鏡改用在APS上,也變成半中距的鏡頭。

但有一點要注意,所有的鏡頭都有固定的焦距,一支80mm鏡頭,總是一個80mm鏡頭,不管你把它安裝在135相機或120相機上。

 
--------------------------------------------------------------------------------

(二)認識遠攝鏡

標準鏡的視覺效果大概與人眼相近,不少初學攝影的朋友,均喜歡拍攝一些「望遠」的景物,那便需要一支「焦距」長一點的鏡頭--遠攝鏡。

「焦距」大約可以理解為鏡頭成像到菲林平面間的距離。焦距愈長愈能拍攝到遠方的景物。

對於一個初學者而言,如要買一支遠攝鏡時,要買哪一種焦距呢?135mm?200mm?300mm?有不少業餘攝影者都表示喝望擁有那些大口徑的遠攝鏡頭,但是一般拍友能真的有機會運用一個400mmf/2.8或300mmf/2.8之類的鏡頭嗎?除非專門拍攝體育或野生動物特寫的工作,要求從很遠的距離,否則,200mm以上的長鏡是不會常用的。實際一點說,對一般拍友而言,200mm可能已是一個「極限」,而且,有f/2.8或f/4已不錯,至於300mm,如真的渴望擁有,300mm f/4已十分夠用,不用300mm f/2.8!

由於300mm f/2.8的大口徑長鏡動輒三萬元以上,其次,它們真的又長又笨重。一支300mmf/2.8比一支300mmf/4重多幾倍!你如果整天帶著它到處拍攝,你就會感到這種「沉重」負擔了。

此外,鏡頭焦距越長便越要求在拍攝時鏡頭有更高速,以免影像模糊。例如用135mm鏡頭時,手持拍攝的時間不能慢過1/125秒;用500mm鏡頭時,手持拍攝不能超過1/500秒。因此,使用長攝鏡拍攝時,最好採用三腳架或單腳架支撐。

其次,不管你的鏡頭在光學上加上了甚至LD, ED, SD, UD……等低色散鏡片,當你拍攝遠方的景物時,大氣狀況如空氣中懸浮粒子及水蒸氣均會對影像有影響,故此,只有當空氣是絕對清新時,你才有可能從遠處拍攝到真正清晰的影像。

筆者建議你在學習攝影的初期,先學會以掌握這些基本鏡頭以後,再去考慮其他的鏡頭還不遲,除非你有特別的需要,筆者並不建議你現階段買超過200mm的鏡頭。如果你真的偶然需要較長的焦距,對初學者而言,可以先考慮使用一個「廉價」的代用品 - 增距鏡。

--------------------------------------------------------------------------------

(三)廣角鏡及空間感

廣角鏡是一種焦距較短或極短的鏡頭,可以拍攝到較闊的空間,宜用於風景及室內攝影。

流行的廣角但有的焦距有35mm、28mm、及24mm、20mm以下的如18mm、17mm……則可以算是「超廣角位」。廣角鏡的特點是拍攝角度較闊,除了直接用於風景及室內攝影外,也常用於新聞攝影及紀實攝影(Documentary Photography),原因是它們有誇張前景及有豐富背景的拍攝特性。

廣角鏡的空間感

筆者曾看過有一張政府新聞處的宣傳海報,以「廣角鏡」特寫近攝一個扮「色狼」的人,用廣角鏡頭特寫把他的鼻子誇張得很大,與他的臉孔絕不相稱。更加賊形賊相,這就是透視的變形。其實,用廣角鏡頭拍攝的照片都容易有這類的問題,愈廣角愈易有問題,因此,電影中拍攝「壞人」或「色魔」,也多用此種技巧;紀實攝影師們用此方法誇張主體,和交代主體和環境的關係。

但為何用廣角鏡會有這一些「變形」發生呢?我們平常以肉眼觀看景物,會注意到物體的遠近大小的空間感,物體遠了,會顯得小,越遠越小;而近的則佔較多空間。

所謂「透視」其實就是用這樣的感覺來識別的,同樣大小的物體在近處顯得較大,例如大廈的兩旁是平行的,但在地面看樓頂則頂樓顯得十分細小,就是這個道理。

此外,另一個有關空間感的特點,就是物體離得越近,「透視感」越強烈。假如有一列火車向你迎面駛來十分近的地方,你會感到火車的車頭比火車最末的那一卡車顯得大得多。但是如果你是位於遠一點的地方觀看這個車隊,第一卡車與最末一卡車的大小之差別就沒有那麼大。如果你再隔遠一些用望遠鏡觀看,這個差別還要小。

其實有兩點透視的「定律」對所有鏡頭都適用:(一)主體越遠,顯得越細。(二)鏡頭離主體越遠,物體前後移動看來的大小變化看來亦越小。

這兩項定律正好解釋了為甚麼廣角鏡會造成前述大鼻子畸變的現象。因為使用廣角鏡拍攝人臉特寫時,你必須在距離主體較近的位置拍攝。距離愈近,畸變便愈嚴重了。

換句話說,如兩支不同的鏡頭都以相同焦距拍攝,廣角鏡其實並不會比其他鏡頭更歪曲影像。你不妨試試用不同鏡頭或用變焦鏡的不同焦距,從同一位置以不同焦距拍攝同一景物,然後把兩張底片上同一部位放大成同樣大小的照片(當然廣角的一張要裁放了),你便會發現無論用甚麼鏡頭同一位置以同一距離拍攝,其透視是完全相同!

因此,有些人說廣角鏡與遠攝鏡有不同的透視是不正確的,但如說廣角鏡拍攝的照片有更強的「空間感覺」,則還能成立,因為用廣角鏡一般有較近的拍攝距離,特寫時主體必然較近,透視自然與最近對焦距離較遠的遠攝鏡有不同。

另一方面,被攝體越遠,畸變越小,但又會因為太遠而產生另一種視覺現象。由於用遠攝鏡拍攝時,被攝主體十分遠離鏡頭,以致看起來大小相若的東西,它們實際相距可能十分遠,看似緊貼在一起,似乎把空間「壓縮」了,故此稱為「壓縮感」。

垂直線條傾斜了

你向上以仰角拍攝近距高大的物體,例如把相機向上拍攝高聳的建築物或樹木,結果把建築物或樹木會拍攝成左右向中間傾倒的變形照片。這樣的變形可以叫做線條平行變形,因為照片中的線條在現實中本來是平行的,但在照片中卻不再平行,收縮了!

問題其實出於當你把相機向上仰攝時,畫面中的建築物或樹木便會向中央匯聚,這是正常的透視現象,並非有任何問題。但如要解決這現像,可以站在它們的正面在它們高度的正中拍攝,即是相機保持水平拍攝,透視便會正常了。此外,亦可以使用可以控制透視的移軸鏡頭。

--------------------------------------------------------------------------------

(四)變焦鏡頭(Zoom Lense)

上述無論廣角鏡、標準鏡或遠攝鏡,均是「定焦鏡」,焦距是固定的,但除了定焦鏡頭外,還有一種「變焦鏡頭」(Zoom Lense),它是一種在同一支鏡身上有一個無階段的連續可變的焦距範圍的鏡頭,例如由28mm至135mm,或是80mm至200mm。變焦後,焦點仍保持的,是真正的「Zoom」變焦鏡頭,一些在改變焦距後,焦點亦改變的,是為「可變焦距鏡頭」,並不流行。

變焦鏡的優點

當使用變焦鏡頭時,你可以毋須更換不同焦距的定焦鏡頭,而把變焦鏡頭當作多支不同的定焦鏡頭使用。例如一支28-200mm高倍變焦鏡頭,只需把鏡筒旋轉或推拉(視設計而定)就可以把它改變到不同的焦距,由28mm直至200mm作無階段的變焦,因此,你便在相機上同時裝上:28mm, 35mm, 50mm, 80mm, 135mm及200mm……而且,它們實際上是無階段變焦的。

由於在變焦鏡的內部有一個可以用來改變焦距的活動的移動光學系統,使你能夠在同一支鏡頭上得到不同的焦距。

焦距鏡頭首尾兩端的數字(焦距)之間的相差倍數,是為變焦鏡的倍數。一支35~70mm的Zoom鏡,是2倍變焦鏡,一支35~350mm的變焦鏡,是10倍變焦鏡,十分高的倍數!

變焦鏡的缺點
變焦鏡雖然方便,但存在四個基本「缺點」:
(1)它們相對於定焦鏡貴得多,
(2)體積比定焦鏡頭較大;
(3)其影像質素不及同級的,雖然差距已與定焦鏡頭分別很小;
(4)光圈一般較定焦鏡細。

雖然變焦鏡有這些缺點,但不少鏡頭已用先進的光學及機械設計,尋求不同方面的突破,以至生產出不少出色的變焦距鏡頭,例如一些較好的變焦鏡可以得到與定焦鏡不相伯仲的的光學質素、另一些則把體積也減小了不少,例如一些袖珍變焦鏡,和定焦鏡相比,一點也不算大!

但是,價錢較貴的缺點,則不易克服,例如一支80-200mm f/2.8,定價比一支80mm f/1.8加上一支200mm f/2.8還要貴一些。

變焦的控制方式

變焦鏡儘管有不同的焦距長短,但其變焦形式,則只有兩種:直推式和雙環式。

雙環控制的變焦鏡頭在鏡身上分別有兩個控制的旋環,一個用作對焦,另一個是用以變焦,這種設計的最大優點是把對焦和變焦分開控制,一旦對好以一個環焦點之後,不會在另一個環變焦時誤把焦點的改動。

至於,直推式變焦鏡頭,則只有一個「控制環」,同時用以控制對焦及變焦,它以旋轉來作對焦,而以前後直推來改變焦距,因此叫作「直推式」,這種設計一般比較方便,用起來比較快,但在焦變時有機會把已對準的焦點改變了。以AF-Nikkor為例,以前的兩代設計均以直推式,但最前的AF-S Nikkor已改為雙環式。

可變焦距鏡頭

這種鏡頭外型與變焦鏡相似,不少拍友甚至不知有這一種鏡頭,它是和變焦鏡上是在同一支鏡頭上有不同的焦距,而且亦可以作無階段變焦,但每一次變焦,均會改變焦點。因此,變焦鏡必須再對焦一次。這種鏡頭比正式的變焦鏡便宜,原因是它其實在骨子裡也是一支可變焦的鏡頭,但在生產前,沒有/毋須解決再對焦的問題,因此較便宜,而且是光圈也較大。但由於不及Zoom方便,因此這一類鏡頭一直不流行,而且,已經沒有人生產了。

另外,Leica近年亦推出了一支供M系使用的可變焦距鏡頭,特點是把28mm、35mm及80mm三個焦距混合於一鏡之內;它可以在同一鏡頭上提供三個焦距,但卻不可以有Zoom的效果。

善用變焦鏡

變焦鏡由於「集多款鏡頭於一身」,可以為攝影師提供不同的焦距,毋須頻頻轉換鏡頭帶來方便以外,善用變焦鏡還可以拍攝出創意性的照片。例如攝影師可以在曝光期間進行變焦動作,便可以拍攝出放射狀的效果,其中的影像看似像向外移動,「放射」,靠近畫面中央的影像移動得最少看似靜止,離中心越遠則「放射」得最厲害。一般又稱之為「爆炸」效果,常見於較傳統的沙龍式動態作品,以及一些夜景。

--------------------------------------------------------------------------------

(五)人像鏡頭/中距鏡頭

又談回定焦的鏡頭。

大家可能會聽說過有一種鏡頭,稱為「人像鏡」,例如Nikon的105mm f/2.5,更曾被稱為「人像鏡皇」,其他出名的人像鏡,還有Canon的EF 85mm f/1.2,也十分出色。

其實人像鏡是遠攝鏡頭的一種,但由於不算太遠攝,因此,正式可稱之為「中距」鏡,亦由於它輕常用於拍攝人像,尤其是半身的特寫人像,故亦叫作「人像鏡」。

為何它會較多用於拍攝人像呢?由於它的焦距只比標準鏡略長用以拍攝近距人像時,不會出現標準鏡或廣角鏡於近攝拍攝時時前景變大的變形現象,但又不會如長鏡拍攝般使人的面目過於「平板」。一般說來,焦距從80mm到105mm較適宜用作人像鏡頭,它們能夠保持臉上五官之間適當的透視關係。

中距鏡在拍攝人像時比起標準鏡或廣角鏡的另一個優點是可以令攝影師在幾呎外的地方向主體拍攝,而又不需要過份近接近主體的臉,同時卻又不會太遠,可以與模特兒建立一種良好的心理上的接觸,及可以作言語上的溝通。

--------------------------------------------------------------------------------

(六)魚眼鏡(Fisheye lense)

魚眼鏡頭的焦距極短,是一種十分特別的廣角鏡頭,它的對角或橫直視角接近或等於180o;前者稱為「全格魚眼鏡」,後者是圓形影像的「全景魚眼鏡」。

當你眼平以一部裝上全景魚眼鏡的相機拍攝時,可以拍攝出一個半球形的空間內全部的180度影像,甚至可以連你自己的鞋及帽都會包括在內。

由於魚眼鏡頭是一種十分特別的鏡頭,線條的彎曲變形極其明顯,透視除了中央的水平及垂直線條外,全部其他線條都會呈曲線。原廠的魚眼鏡頭並不便宜,一些非原廠的魚眼鏡頭則會略為便宜一些。如果你想嘗試一下拍攝魚眼鏡的照片效果,可試用一些類似魚眼鏡的附件:它是附加在定焦標準鏡頭前的配件,可拍得像魚眼鏡效果的照片。優點是價錢很便宜,但缺點是質素極差。由於魚眼鏡頭並非常用的鏡頭,等你的常用鏡頭已經「齊全」後,才考慮是否需要買魚眼鏡吧!

--------------------------------------------------------------------------------

(七)微距鏡頭(Marco Lense)

微距鏡頭(Marco Lens)是一種可以在較近的距離拍攝得放大率十分高的照片,甚至能拍攝到影像與實物大小相同的1:1比例照片。影像的大小和被攝體的大小比例稱為「放大率」,當放大率為1:1時,表示照片上影像的大小與實物完全相同。若比率為1:2時,即照片中的影像為實物大小的一半,而比率為1:4時,照片中的影像大小為實物的四分之一。

不同的生產商會有不同的標準,分別稱他們的鏡頭為「Close up lense」、「Macro lense」或「Micro lense」,有時容易造成一些混亂。一般來說,以下面的分類比較適當:Macro或Micro所指的是放大率可達1:1或1:2的鏡頭。Close-up Lense指像物比例在1:4左右的鏡頭,通常遠攝變焦鏡也可達1:4的放大率,可稱之為Close-up Zoom。

微距鏡頭可以是不同焦距的鏡頭,例如有50mm的微距鏡頭、或100mm甚至200mm的微距鏡頭,Nikon則首創的70-180mm微距變焦鏡。

至於Minolta及Canon也有十分出色而擁有其他特點的微距鏡頭。獨立牌子如Tarmon及Sigma,均有推出十分高質素的中距微距鏡。其他線條都會呈曲線。原廠的魚眼鏡頭並不便宜,一些非原廠的魚眼鏡頭則會略為便宜一些。如果你想嘗試一下拍攝魚眼鏡的照片效果,可試用一些類似魚眼鏡的附件:它是附加在定焦標準鏡頭前的配件,可拍得像魚眼鏡效果的照片。優點是價錢很便宜,但缺點是質素極差。

由於魚眼鏡頭並非常用的鏡頭,等你的常用鏡頭已經「齊全」後,才考慮是否需要買魚眼鏡吧!

--------------------------------------------------------------------------------

(八)移軸鏡頭

在單鏡反光相機上,有一種鏡軸能上下及左右移動罕見的鏡頭,叫做「透視控制」(PC)鏡頭,又稱為移軸鏡頭Canon及Nikon已有這一種鏡頭。用這種鏡頭可以把鏡頭前部分上下移動,使菲林平面與像場平面的平行關係改變,從而矯正或製造透視上的畸變。用於建築物攝影時,可以把整個建築物垂直地拍攝入菲林內,以避免拍攝到傾斜的建築物。對於從事建築攝影或室內設計攝影的攝影師來說,這一種移軸鏡頭確實是非常有用的。至於一些人像攝影師,則可以用它拍攝「局部」清晰的部分,作選擇性的局部對焦。

--------------------------------------------------------------------------------

(九)增距鏡

增距鏡其實並不是一支完整的鏡頭,它只是一個光學附件,可以安裝在鏡頭和機身之間,把鏡頭的影像按比例放大,適用於各種遠攝鏡或標準鏡頭。

它會視乎不同的既定放大率把影像作不同程度的放大,例如一個1.4X的增距鏡能將影像放大1.4倍,而一個2X的增距鏡,則可以把影像放大多一倍,也就是使鏡頭原本的焦距乘以2。

如果把這2X增距鏡加在50mm的標準鏡上,使獲得100mm鏡頭的影像效果,如果你把2X加在135mm鏡頭上,所得影像就是一支270mm鏡頭!

較罕見的3X的增距鏡,更可使影像放大三倍,可以把50mm鏡頭變成150mm鏡頭,或把一個200mm鏡頭變成一個600mm,十分「厲害」。因此,就算是專業攝影師,也會有備用的增距鏡,以備不時之需。

那麼為甚麼還有人用昂貴而笨重的超攝遠鏡呢?其實,嚴格而言,最好的增距鏡所得影像的質量都會比原本的變焦鏡頭差,絕對比不上原有鏡頭所能提供的影像的質素,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是用了增距鏡後,光圈亦會以比例減細,例如2X會把光圈減兩級,1.4X則會減一級。

目前的增距鏡,已有採用較高質素的多鏡片設計,如五或七片,可以使影像質素損失減低,特別是一些原廠專配的增距鏡,如Nikon的TC系,均有十分不錯的表現。至於獨立牌子的增距鏡,則應選擇鏡片較多的型號。

--------------------------------------------------------------------------------

(十)你需要的第一支鏡頭

對於初學攝影的人來說,買第一支鏡頭,真的是一個重大的決定,我的建議是先買一支最常用的鏡頭。

「最常用鏡頭」指的是甚麼鏡頭呢?我認為一個初學者開始學攝影時,基本上只需要一支50mm標準鏡或一支基本35~80mm的變焦鏡已可以了。顯然,隨著你的攝影技術不斷增進,20mm或24mm廣角鏡頭、200mm或300mm攝遠鏡頭、微距鏡頭、魚眼鏡會令你擴闊攝影的領域,但開始時只有標準鏡頭也沒有問題。其實,筆者學攝影的第一年只有一支50mm,其後加上一個2X增距鏡,再後一年才再加 上35mm f/2.8及70~150mm f/4。

善用不同的焦距

那麼,甚麼時候用甚麼焦距好呢?有一個簡單的原則,如果想拍攝到較大影像時,而你又不走近主體,則可以用遠攝鏡頭,便可以在底片上攝得到較大的影像;反之,如果你在室內的狹窄環境要得到看來較闊的影像,則可以換上廣角的鏡頭拍攝出廣角的照片。

常用的廣角鏡,有35mm, 28mm, 24mm, 20mm,更闊角的「超廣角鏡」有18mm, 15mm, 14mm,而常用的遠攝有80/85/105的中距鏡,135mm, 180mm或200mm, 300mm,而400mm以上是超遠攝鏡。

附錄:鏡頭的「鬼影」

所有鏡頭無論多高級也會有一些光學上的缺點,鏡頭之所以愈做愈複雜,鏡片愈來愈多,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生產商要把鏡頭「像差」的缺點,減少到「最低程度」。

你只需要比較一下同廠不同時代的同焦距鏡頭,特別是遠攝影鏡頭,你便會發現,鏡頭內的鏡片愈來愈多!以Canon EOS的EF 500mm f/4.5L USM和EF 500mm f/4L IS USM比較為例,新的一支比舊的一支大約多了一倍鏡片數目!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一種常見的影像缺點,俗稱「鬼影」的躍光,或稱「眩光」(Flare)。這是由於鏡頭是由多件鏡頭單元(Lens)所組成一支鏡頭(Lense)。當有強烈的光線由正面或近乎正面直射向鏡頭時,光線就會在這些鏡片的表面上產生內部反光。這種內部反光最後會在照片上產生「鬼影」。理論上,鏡片愈多,出現的「鬼影」便會愈多。

鏡頭生產商為了要把這些礙眼的「眩光」減到最低程度,生產商在每一個鏡片的表面塗上極薄的薄膜,以減低這些表面反射,一般稱作「多層加膜」(Multi-Coat),每一間廠有不同的配方或名稱,如Nikon的叫NIC, Pentax的叫SMC, Hoya的叫HMC……這種加膜雖然可以減少眩光,但不能全部避免,特別是當鏡頭直接對準強光光源如太陽或射燈時。

由於鏡頭表面是有加膜的,它們比光學玻璃易刮花得多,因此便要當心,清潔鏡頭時若不適當地擦拭可能會把加膜刮花。

另外,當在你的鏡頭前加上濾光片時,也要特別留意眩光的產生。因為你每加用一塊濾光片,你就額外增加了兩個反光面,它們也會在面對強光時產生眩光,故此,用濾鏡最好也要用有加膜的高級品種,這一點錢,絕不能省?a href="#2">I( TOP )

--------------------------------------------------------------------------------

鏡頭的視野

各種鏡頭都有不同的視野 (視角) ,也就是該鏡頭能涵蓋的幅寬,視角越小,能照顧到的畫面就越窄,視角越大,能納入畫面的內容當然就越多。

所以人多的場合要用視角大的鏡頭,主體集中的畫面就用視角小的鏡頭。為什麼不乾脆用視角寬的鏡頭用到底呢?因為鏡頭的視角是和焦距成反比的,您需要用不同焦距的鏡頭去應付不同的場合,只好忍受視角限制的不便了。根據Minolta 型錄上所記載的規格,焦距16 mm 的視角是180 度(通常稱為魚眼鏡頭),24 mm的視角是84度(超廣角鏡頭),28 mm 的是75度(廣角鏡頭),35 mm的是 63度(標準鏡頭),200 mm的是12.5度(長鏡頭)。總結起來說,可以用右圖表示。

(圖取自「攝影自學指南」,讀者文摘出版)

目前市面上相機琳瑯滿目,但總括來說,仍離不開「單眼反光相機」和「全自動相機〈就是傻瓜相機啦〉」兩種。

首先談到,一般攝影者最常用的「單眼反光相機」。單眼反光相機的特點就是:一、鏡頭可以相互交換;二、可以直接透過鏡頭看見所拍攝的景物。 「單眼反光相機」分有135單眼反光相機、120單眼反光相機,以及6x9、6x12、4x5、8x10等大型相機。其中以135單眼反光相機使用最為普遍。

單眼反光相機裡面裝置有一個五稜鏡,當光線從鏡頭進來時,會經過一片反光板,然後再經過五稜鏡,到達拍攝者的眼睛。所以按下快門時,機身內的反光板會往上彈起,光線就會投射在軟片上。

單眼反光相機又有自動對焦和手動對焦兩種。自動對焦適合捕捉快速移動的畫面;手動對焦必須自行設定光圈、快門並且慢慢調焦,充分考驗攝影者的對焦和曝光能力。

以價格而言,自動對焦相機比手動對焦相機便宜。以品質而言,手動對焦比自動對焦相機耐用,自動對焦沒有電池無法拍攝,手動對焦相機沒有電池照樣可以拍攝,只是不能測光。以上兩者各有特性,如何選擇完全視個人需要和喜好。

第一種 傻瓜型數位相機

  這類型的數位相機就是我們一般講的傻瓜相機啦。就是什麼事都不用考慮,只要懂得按快門就行的傻瓜相機啦。一般這類相機只有俱備最普通的功能,如:測光、白平橫、ISO調整等,之外就沒有其他可手調的功能了,所以可做的變化不多,但是對一般的使用者來說,這以經是綽綽有餘的了。

優點:輕巧方便,隨身攜帶,看到什麼就拍什麼。

缺點:可做的變化太少。

價位:數千到一萬塊上下。

代表相機:Canon S50
第二種 消息型數位相機

  這類型相機咧,比數位傻瓜多了一些可以手動的功能,例如可以手調光圈、快門之類的。當使用者不想只停留在只有拍照的皆段,想更進一步的學習攝影,了解攝影的學問的話,這類型的相機是個不錯的開始。

優點:擁有手動功能,允許使用者做些許變化。

缺點:...... 還想不出來!

價位:一萬到兩萬初頭。

代表相機:Sony F717
第三種 玩家型數位相機

  這個等級的數位相機呢,是各公司最頂級的消費型數位相機了。它擁有強大的全手動功能,與各公司研發出來的各種,頂尖的技術都用在上面。同樣都是擁有手動功能,那消費型跟玩家型又有什麼不一樣呢?嗯!讓啟聖問問大家?同要都是一間車廠出品 Toyota 跟 Lexus差在那邊?差就差在同樣都有的功能上,Lexus 的功能硬是比 Toyota 好一些。這樣子你們了解了嗎?就是說同樣都是數位相機,消費機就是閹割過的玩家機啦!錯∼錯∼錯∼不能夠這樣子比喻啦!應該是說玩家型是,功能增強版的消費機啦!︿︿”

優點:非常強大的手動功能。

缺點:體積很大,難隨身攜帶。

價位:兩萬底到三萬不等。

代表相機:Canon 10d


第四種 專業型數位相機 〔數位單眼相機〕

  這個就是就是目前熱哄哄的DSLR,請不要將它與妳們家上網的ADSL搞混啊?SLR就是傳統攝影中的單眼相機啦!DSLR就是加個DIGITAL在前面,對啦!就是數位單眼相機啦!價格一般都是,四五萬起跳,到一二十萬元不等。

優點:可換鏡頭,與單眼相機的強大手動操縱功能。

缺點:貴ㄚ∼沒有足夠的金子彈別看這個東西呀!看了就是敗家的開始呀!切記切記!

價位:四五萬到數十萬,另外還有幾百萬的鏡頭等著妳去買。

 建議你看看第2種的類型...稍稍練習光圈、快門的調動...懂得抓感覺後
在進階也不遲...加油^^ 

資料來源轉載自 雅虎知識

 
 
網頁設計的迷思~~~
 網頁設計相關問題
 網頁設計相關文獻
網頁設計者該看過那些網站?
網頁設計軟體,何種較簡單?
「Namo」網頁設計的下載點?
網頁設計未來的發展
有關網頁設計的繪圖軟體
網頁設計的排版軟體有那些?
介紹一本學習網頁設計的書
架設網站該提供啥資料給設計公司?
網頁的語法,如何使用?
 
com 的策略規劃與設計
產品互動3D 網頁設計新趨勢
WWW網頁設計之準則與應用
ASP.net網頁設計範例教本
互動式網頁設計之應用模式
網頁的美感概念及設計原則
網頁介面設計使用性評估
電子商務網站信任對消費者交易之影響
網頁的美感概念及設計原則